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通过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和实践要求 历史充分说明,党和国家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紧紧联系在一起。 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和矛盾全局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 从党的八大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根本性变化,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反映,需要作出新的概括和表述。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的十九大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准确的认识前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新特点,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影响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适应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重点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是要管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工作导向和实践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把“变”与“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 谋划发展、制定政策,要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