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影视明星、商界名人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一次次对公众敲响了警钟。提起猝死,常常感觉是消无声息、突然发生的,真的是这样吗?记者8月18日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办的“东南心律论坛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规范化研讨会”上获悉,全国每年50万人左右可能发生心脏猝死,八成以上都是心律失常所致。大会主席、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叶行舟提醒大众,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心绞痛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只有早发现并规范治疗心律失常,才有可能防止心脏猝死悲剧的发生。 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 据统计,心脏性猝死中88%是由心律失常所致。叶行舟介绍,心律失常在早期可能没有更多的临床表现,往往出现轻微的心悸、胸闷、头晕,偶尔有心绞痛,很容易忽视。即使早期心电图显示正常,后期也有发生猝死的风险。 32岁李先生反复心慌有3年,刚开始出现心慌稍作休息后能自行缓解,所以没太重视。可是最近半年来自觉症状有加重,心扑通扑通跳得不仅快,还感觉心很乱,于是来到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根据患者病史和检查结果,叶行舟发现李先生心动过速,考虑是“预激综合征”伴房颤。 “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不但可导致阵发性室上速,更麻烦的是,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更容易发生心房颤动。”叶行舟表示,普通的心房颤动不会危及生命,可当“预激”遇上“房颤”,它们就像干柴遇上烈火,会发生比阵发性室上速严重得多的“心脏短路”事件,有引发心室颤动导致猝死的可能。专家介绍,大多数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采用导管消融实现治愈的目标,它疗效肯定、创伤小,已成为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措施。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别忽视诱因 临床上,很多心律失常患者往往精神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专家解释,除了心脏病原因外,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体内电解质紊乱、颅脑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贫血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律失常,还有一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亦可引起心律失常。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的人群,所有心脏疾病的人群都是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那该如何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呢?叶行舟指出,首先戒烟限酒休息好,其次多食纤维素防便秘。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下降,会有便秘问题,容易加重心律失常,引发猝死,应多食用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要尽早治疗,以免排尿困难加重心律失常。此外,还要保持好心态,其作用甚至胜过服药。 崔玉艳 余梦迪 【采编 郑强】原标题:8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是心律失常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