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荣老两口院坝里编竹筐。 陈本强果园喜获丰收。 “小洋楼、水泥坝、连片的鱼塘、硕果累累的果园、成群结队的土鸡……”这是记者在柏梓镇石梯村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春之际,记者跟随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对这个偏远的小乡村进行了深入了解。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采取以产业带动为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医疗健康,改造农网、C、D级危房等,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周宜介绍说。
深耕山坎坎 装满钱袋子 “周书记来了呀,尝尝刚摘下的沃柑。”刚走进石梯村村民陈本强的沃柑种植园,他便放下手中的工具过来招呼道。66岁的陈本强家住石梯村5社,几年前,因妻子余淑芳生病,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曾当过村支书的陈本强觉得不能被困难打倒,一定要摘掉这个“帽子”,因为以前有果树种植技术,他便想到了种植柠檬、沃柑创收。 说干就干,老陈流转土地,并申请了5万元小额无息贷款,先后种上了柠檬和沃柑,林下也栽种了黄精,养起了鸡鸭。驻村工作队帮老陈联系农业技术人员,改进种植技术。现在老陈发展柠檬104亩、沃柑5亩,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3万左右。 “平时有一二十个村民在我这里务工,忙时会更多。希望自己能和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老陈说。一旁来帮忙摘沃柑的脱贫户黄先泽指着老陈不远处的新房子说,“我们也要加把劲,争取尽快也住上这样的漂亮小洋房”。 2020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申请扶贫资金5000元,协调捐赠了15000块红砖,协助办理小额贷款5万元,帮助脱贫户黄思勇发展商品兔养殖,实现创收脱贫。“周书记不仅帮我养上了兔子,还带来专家导养殖技术,我才能顺利发展养殖,脱了贫,有了致富的奔头,真心地感谢他们。”黄思勇激动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石梯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大力协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利用宅基地复垦集体资金入股企业40万元,每年连本带利收入近12万元;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花椒、柠檬、春见和莲藕,每年村民获得劳务费80余万,实实在在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 建新房新路 撑起好日子 “这个房子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上帮忙建起来的,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一定要努力加油干,把日子过得更好。”脱贫户陈本伦说道。谈起这几年的变化,陈本伦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回想起以前那间土房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土房子住久了就担心坍塌。”陈本伦说着便皱起了眉头,“那个滋味真的不想再回忆了。” 驻村以来,工作队通过走访,发现部分村民家里居住条件差,已属于C、D级危房,为此工作队积极与柏梓镇联系,进行危房定级,争取和筹措建房资金,新建改建了陈本伦等8户危房,对符合条件的村民住房及时纳入提升整治之中,让群众住上了“安全房”“放心房”“宜居房”,真正实现了从“有居”到“优居”的梦想。 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对部分村民入户路面进行硬化、墙面进行粉刷、老旧设施进行更换。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解决村民出行问题,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年前,谭仲全家还住在山坡上。“那里根本没有什么路,都是泥泞的山路,平时去趟镇里办事上坡下坎都困难,一年也出不了几次门。”如今,谭仲全不仅异地建新房子,也走上了脚不沾泥的水泥路。近两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着力解决出行难,新建水泥路、入户路等30余公里,建设人行桥1座,极大方便了村民日常出行;建设蓄水池15口,整治山坪塘11口,解决吃水难用水难问题;新增变压器4个,改造输电线路,更换了照明线,让群众用电更安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为村民免费升级改造三格式厕所已达169户,把民生问题解决到位,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走进农家院 暖人心窝子 “黄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还有没有感觉头晕啥的?” “都挺好的,周书记你看嘛,现在天气好,心情好,一天我都编能几只竹筐。” 在石梯村6社脱贫户黄中荣院坝里,周宜和黄中荣老两口一边拉家常,一边细致的给他们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并且详细讲解高血压病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叮嘱生活饮食要注意。 黄中荣今年67岁,患有高血压,与之相伴的妻子郑勤淑患有糖尿病,儿子和儿媳因身体原因,只能在镇上做些零活。“我们一家人身体都弱,周书记懂医术,经常来给我们检查身体,关心我们的生活。儿媳2019年做了腰椎手术,花7万多元,医疗报销了一部份,自己没花多少,感谢周书记的关心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 聊天中,记者留意到老黄家屋墙挂着“最美院落”的牌子,院坝里,即使摆了很多竹筐材料,但依然干净整洁,院墙边种上了绿树鲜花,空气中还弥漫着花果香。 “你的血压最近好着呢,每天早上起来要先吃降压药。”耐心的叮咛、细心的呵护,记者跟着周宜一路走来,他对每一位困难群众,总是有说不完的嘱咐。 “村里很多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也差了,有些事要经常重复提醒。”从老黄家出来的路上,周宜边走边说,“疾病是脱贫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为困难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让大家‘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和扶贫工作者的双重职责所在。” “接下来继续深入开展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宣传和落实国家的四不摘政策,激励与鼓励老百姓养成讲清洁,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更多的村民增收,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回去的路上,周宜介绍说。(全媒体记者 关羽 夏培植)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