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的潼南城区。 一条条通畅的街道,在不断拓宽和延伸中拉开城市框架;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散发着浓浓的现代气息;一个个别致的公园,彰显着城市的无限魅力……漫步街头,潼南人向往的天蓝、水碧、路畅、景美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五年来,我区紧紧围绕“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总体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高品质规划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绣”出城市生活新面貌。 ■ 抓重点 ■城市景观换新颜 以前,城区只有一座公园——滨江湿地公园,每逢节假日,公园里挤满了前来游玩的市民。如今,无论在新城区,还是老城区,老百姓都能在附近找到游玩的公园。 “每天吃了晚饭,我都要去附近的蔬菜公园走一走。”今年75岁的市民张盛强说,如今,潼南的公园越来越多,绿化景观越来越美,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五年来,我区有序开展街头绿地提质工程,对街头绿地、城市闲置地、边角地等区域进行梳理,分门别类进行“坡坎崖”式微改造,将一处处堡坎、空地、崖璧打造成一幅幅城市“挂毯”,实现出门见景、推窗见绿、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目标,城市绿化景观焕然一新,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获得感。 区城投集团负责人张超介绍,“过去五年,我区相继建成大佛寺湿地公园、人民生态公园、时光长廊、金三角街心公园、松林坡公园、东安公园、金福坝湿地公园、音乐百花园(南区)等,占地面积约114万㎡,人民生态公园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并被评为远郊区县人居环境改善示范项目。” 同时,我区按照“一江两岸”四大片的城市框架突出“山、水、城、桥”四大元素,着力打造城区夜景灯饰,丰富现有跨江大桥绿化景观层次和色彩,夜景灯饰服务夜间经济。对滨江路、时光长廊等沿线的120幢楼宇和公园绿地实现亮化全覆盖,对城区主干道路的灯杆灯箱进行打造,以动态、立体、三维等亮化风格,使文化与亮化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不断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区城市景观品质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兰雷说,城区形成了以城市公园为景观区、以道路绿化为景观带、以沿街广场为景观点的生态环境格局。 ■ 补短板 ■基础设施大攻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潼城以光影为墨、以楼宇为画布,用变幻多姿的霓虹描绘出另一个新天地:路边暖色调的街灯与川流不息的车辆形成流动的光带,大小楼宇外的灯带与浸润着人间烟火的万家灯火相得益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来无数市民、游客共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着群众生活质量,更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张超说,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大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此,我区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我区完成区委党校、区东风小学、区人民小学、新城消防中队、区中医院创“三甲”、毛家大坡棚改区市场、气象局新观测场、渝西环境监测中心、四安置房二期、S205线安置房、金福岛安置房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3万㎡,配套绿化面积约12.5万㎡;启动并有序推进两区同建市政道路、金福坝(两桥一环路)、洗菜溪还建房、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区公安局技术用房等项目;引进红星美凯龙、隆鑫中央大街、万达文旅小镇、中骏世界城等项目;完成城区公交车站台站点改造及智能交通系统安装;实施“无灯区、照明盲区”改造,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 同时,我区按照产景城一体的思路,注重重点路段、窗口地区、交通节点的绿化景观打造,完成潼南大道、巴渝东路延伸段道路、西十二路、S205线道路、一号大道、一号大道西延伸段、南二路西段、南五路北段、南三路、南四路、民安街、兴业街南段、毛家大坡道路、东湾大道、康居支路、东安大道、八角庙市政道路等,道路总长约38km,人行道铺设约24万㎡,市民出行畅通大幅提升。 ■ 强秩序 ■市容市貌靓起来 “实验中学高梯子仅有5盏路灯,晚上十分昏暗,希望有关部门早日解决这一问题。” “东风大道与夏露西街交汇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标线也不完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望有关部门尽快处理。” …… 在“城市管理网友QQ群”,网友十分活跃。管理员一一回复网友反映的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区城市管理局。该局联合相关单位就这些问题针对性开展“马路办公”,推动市民关心关注问题“马路上办”“马上就办”。目前,实验中学高梯子已新安装了路灯、东风大道与夏露西街交汇路口有了红绿灯,市民出行更方便。 近年来,我区按照“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要求,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具体而言,稳步推进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结合城市管理“马路办公”,通过“区领导以上率下、区城管局划片包干、区级部门和镇街巡查整改”三级工作模式,将城区划分网格区,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管理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马路办公”巡查5170次,发现解决问题14170个,治理热难点问题87个。在全市推行“五长制”和门前“四包”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推广“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店长”等基层管理经验,设置“五长”9901多名,签订“门前三包”4300余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城管主推、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格局;探索“城管+N”联合执法模式,整合公安、环保、交通、建设等各部门执法资源,开展点线面市容秩序综合整治、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及4个面上专项整治行动。 同时,以“大城管”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常态化开展部门联动执法。按照智慧城管建设“1322”模式,完成顶层设计编制,建成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城市建成区数字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如今,我区基本形成了以路为岗、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反馈问题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 五年来,我区始终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考量城市管理的唯一标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城市更加整洁美观、规范有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力提升。(全媒体记者 欧胜涛)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