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李翔近日提出,希望尽快发起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有条件的中小学将学生在课桌上趴着午睡改为躺平午睡,以充分保证中小学生午休质量,减少趴睡患病概率。 研究表明,过于疲劳的人午睡之后,学习效率能够高出平均水平13%。这是因为经过前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通过午休的缓冲可以消除疲劳,为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创造条件。良好的休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很多孩子的学习效果不佳,就是没有做到学习与休息有机结合,长期疲劳学习不仅效果不好,也容易滋生厌学情绪。 较长时间以来,学习负担过重透支了不少学生的休息时间,导致未成年人睡眠时间整体上不足。去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为了有效保护未成人权益,更好助推“双减”政策落地,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该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午休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延续了多年的做法,只是各地在执行上存在不小的差异。一般而言,高质量的午睡在30分钟最为合宜,这也是大多数地方通行的做法。从现实来看,保障午休的时间并不难,但孩子趴在桌上睡觉的既有做法一时难以改变。究其原因,一是大家对趴着睡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改变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强。从专业看,学生趴着午睡会对眼球造成压力,长此以往,容易诱发眼部疾病,另外,不健康的睡姿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对身体其他部位带来伤害。 二是缺乏刚性的考核机制,外部约束的推动力不强。从一些地方的试点来看,让孩子趴着午睡改为躺平午睡,实现的难度并不高,可以“有条件利用条件,无条件创造条件”。比如第一批试点“午休课”的学校包括杭州的新华实验小学、德胜小学和永正实验学校等,这些学校要么把一些没有投入使用的教室变成学生们的午睡室,要么因地制宜在教室空地上铺上垫子方便孩子睡觉,还有的定制多功能午睡床,或购置很舒适的睡枕等。当然,还可以修建更多的宿舍,甚至可以把空闲的教师寝室利用起来,解决“硬件不足”的困境。 从目前的情况看,短期内要改变学生趴着午睡并不容易。教育部“睡眠令”明确了“做什么”,但对如何做还缺乏考核与约束机制,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尤其是午睡的要求尚处于提倡阶段,其间的弹性空间过大,让学校自主做出较大的改观并不容易。 当务之急,应在认识到趴睡危害性的基础上,尽快把躺平午睡纳入议事日程,规划好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方面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南,比如时间、场地等条件要求,让午睡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应辅以相应的保障机制,比如加入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在更高层面,可以将其纳入未成年人保护的范畴,让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早日落地。(唐伟) 【采编 郑强】原标题:学生午休“躺睡”工程应有刚性考核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