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希和妻子查看西兰花长势。 “春不老”萝卜喜获丰收。 谭希种植的大棚辣椒结满枝头。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位于柏梓镇中渡村的希旺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下称合作社)基地内,连片的西兰花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今年44岁的退伍兵哥哥谭希,就是这片绿色海洋的“领航人”。2011年,他义无反顾返乡创业、反哺乡亲,毫无经验的他苦练技术、奋力向上,经过10多年潜心耕耘,合作社每年纯收入达四五十万元,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退伍回乡 投身农村天地宽 1995年,谭希参军入伍,4年后退伍回乡,随打工潮来到浙江一家公司当保安,肯干的他很快做到保安队长,但不甘平庸的他对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渐渐感到迷茫,“打工毕竟不是长久的事,从农村出来,要想过上好日子只能靠自己打拼,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谭希脑海里常常谋划着自己的未来。 虽然一直在外发展,但谭希从未停止过对家乡潼南的关注,他了解到,“菜篮子”“西部绿色菜都”、重庆蔬菜保供核心基地……这些响亮的名号已在家乡打响,而随着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家柏梓镇的田园荒废不少。出身农家让他对农村和农业有着天然的亲近,“农村天地广阔,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2011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家乡的眷恋,谭希带着多年的积蓄,毅然返乡创业。 然而创业之初,困难重重。谭希流转了乡亲们的冬闲田种植青菜头,由于缺乏经验,好不容易种植成功赢得丰收,又因行情不好无人问津,几百亩青菜头烂在了地里,血本无归。“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军队培养的作风让谭希认准了目标就不言放弃。 不懂技术,他就潜心学习,先后到云南呈贡、山东寿光等蔬菜种植发达地区“取经”,还多次参加了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的“返乡创业新农民”“青年农场主”等蔬菜种植培训,学习了种植技术、经营管理、客户维护、测土配方施肥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他边学边做,逐渐成为了一名蔬菜种植“土专家”。 创新实践 走上产业致富路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谭希说,这是他多年摸索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调查分析市场,有目的地种植反季节和小众蔬菜,在时间节点上主攻早熟和延后栽培,自然可以卖高价。 “西兰花成熟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是一种高价值蔬菜,但由于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市内种植的人很少。”谭希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种有西兰花90亩,将抢在5月旺季之前上市,以3元/斤的价格供给多多买菜平台。 西兰花不是我市土生土长的农产品,甚至很多种植户因其技术要求较高而避而远之。谭希看准了市场空缺,迎难而上,先后到西兰花种植发源地学技术,最终在2015年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40亩,上市的西兰花被连锁超市、农贸市场包销,供不应求。 敢于挑战、敢于创新。谭希勇于选择与众不同的蔬菜品种,今年二月,他种植的晚熟品种“春不老”萝卜迎来丰收,避开了萝卜高产期,通过订单销售,实现销售收入近30万元。头脑灵活的他还将萝卜缨利用起来,晒干后腌制成梅干菜增加萝卜附加值。 目前,合作社采用三季轮作种植模式,种植西蓝花、豇豆、萝卜,同时种植辣椒、苦瓜、南瓜等蔬菜,通过地热线自动控温、营养杯育苗、地膜矮棚保温保湿等田间管理技术,使得蔬菜根深叶茂、健壮高产,一年下来效益可观。 回报乡亲 带领村民奔小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把致富的希望播撒到田间地头,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谭希这位共产党员返乡创业的奋斗目标。2011年,谭希成立了希旺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110余户村民把自己的田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既收土地租金,又到蔬菜基地打工挣钱。 “年纪大了,也不能外出挣钱,在这儿干活风险小,担心少,还能挣到钱。”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张芬说,她将家里的3亩多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年可收土地租金1800多元,每月还能在基地挣1000元左右,她对这种既收土地租金又在家门口打工的挣钱方式感到很满意。 合作社通过基地带农户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当地及附近的乡亲来此务工,让他们在增收的同时,也学到了种菜的技能,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农业发展一味靠经验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向绿色、智慧、现代农业迈进。”谭希感叹道,今后他将提升蔬菜的品质,用有机肥及生物农药替代化肥和农药,今年已购入400吨有机肥。“虽然比化肥贵了一倍,但其中的有机质对土壤改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长远利益远大于眼前利益。”谭希告诉记者,今年将在基地使用农用无人机,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如今,谭希已从一名退伍兵变为乡村种植业的引路者和乡亲致富的带头人,朝着这个目标,他从来没有停止努力。“今后,我会继续探索农村种植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为潼南农业添砖加瓦。”谭希自信满满地说。(全媒体记者 谭春兰 刘文静)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