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罐坝农民新村。 柏梓柠檬基地,无人机大显身手。特约摄影王华侨 冬瓜喜获丰收,村民乐开了花。 桂林双坝蔬菜基地。 特约摄影王华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潼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为目标,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三农”工作成就显著,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金字招牌”,农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58.83亿元提升至122.4亿元,农业增加值从40.9亿元增长至84.28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508元提升至19933元,实现农业经济总量、农民收入翻一番。当前,潼南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农业,正走出铿锵的步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潼南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探索富有潼南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1356”总体部署,响亮提出建设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当下的潼南正阔步前行,一幅乡村振兴、大美潼南的美好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高质高效 当好现代农业排头兵 稻田涌金浪,镰刀竞逐忙。龙形镇8000余亩稻虾田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作业,沉甸甸的稻穗顺势“钻”入收割机,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呈现眼前。这是记者8月中旬在现场看到的情景。 “省力又省钱,人不会太辛苦,不一会儿便收割了一大片稻田。”该镇经堂村种粮大户周南高表示,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收割,机器收割可以快速完成水稻的收割、脱粒等多道工序,同时能够有效减少粮食的损失,实现水稻收割又快又好。“当了几十年农民,真是越当越轻松!”周南高说。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多种粮、种好粮,不断提高粮食产出率,抓好稳产保供、保障粮食安全是潼南现代农业之路首先要完成的基本任务。近年来,我区作为全市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按照“集中连片建设、产业集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丘陵山区高效农田产业带,不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8.07万亩,在建高标准农田2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2%,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得以提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能力大幅提升。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但稳定了粮食产量,更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潼南借此走上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借助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组织实施机械推广、良种繁育引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统防、科学施肥等,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科技农业带来的实惠。 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播种已成为我区柠檬、蔬菜、粮油大规模农作物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战斗机”。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引领全区规模农业生产发生质的飞跃,“农业生产环节托管、全托管”等新型经营方式应运而生,从整地、种地、植保、收获、初深加工等形成服务产业链,农机社会化服务成为我区新型产业,并延伸出新的种植和加工模式:如专业的青储饲料种植、专业的“秸杆+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线。 对此,重庆市稻梦空间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滕文强说,依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现代农业工程,依托智慧化田间管理系统,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大降低人工、管理等成本,同时科技护航农业生产,促进产品绿色化发展,农业种植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我区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定位和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强化科技支撑,整合农业资源,探索绿色增产模式,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潼南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内外兼修 美丽农村宜居亦宜业 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重点。我区坚持内外兼修,以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抓手,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积极探索“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竞先”的工作机制,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逐步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宜居村庄,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整洁通畅,一面面文化墙精彩各异,绿树、鲜花遍布村庄……太安镇罐坝村这一道道美丽风景,正是潼南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真实写照。 “以前,我们这里就是原始农村,房子破破烂烂,路上到处是垃圾,上个厕所都不方便,那阵想都想不到现在比城头住着还舒服,城里人还往我们这里跑。”近日,家住罐坝村的杨孃孃目睹焕然一新的变化开心地说。 如今的罐坝村,家家都是精致小洋楼,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处处可见,让很多城里人都羡慕不已。建成了泰安庄园、蔬菜博览园、罐坝小寨等现代农业景点和新农村景点,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田院经济格局。在这里,年轻人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村子里的农场,都可以一展拳脚,宜居又宜业,生活更惬意。 树木郁郁葱葱、道路整洁干净、房屋错落有致、景色秀美怡人……不只是在罐坝村,全区各地乡村尽展田园之美。“脏乱差”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有序、清新、雅致。绿在村中绕、人在画中居,越来越多乡村更有看头,“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乡村画卷已在潼南大地铺展开来。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2022年,我区印发潼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正在按照“城市田园、田园城市”美好意境,抓紧启动大佛坝片区控规编制和“新农城”专项规划编制,新创建一批市级绿色示范村、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及美丽庭院,在“双核”“两廊”片区率先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相得益彰的美丽宜居示范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托起农民好日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日子更有盼头。 走进柏梓镇,上万亩柠檬映入眼帘,蔚为壮观。全镇鲜果年产量可达5万吨,特色柠檬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余家,果品质好价高又畅销,备受消费者青睐,助力该镇成为国家现代农业(柠檬)产业园核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2019年成功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一颗小柠檬,生发大产业。如今,潼南柠檬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占全国的28%,精深加工能力达40万吨,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柠檬种质培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产品检测、贸易以及文旅等完善产业链,产业综合产值达36亿元,小柠檬已成为近20万农户增收致富的“甜果子”。9月22日,潼南柠檬生物特色产业基地入选2022年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经果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的“摇钱树”,也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在不仅可以在水果基地务工,平时自己家里也种一些水果,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很幸福。”柏梓镇郭坡村村民何富金说。同时,郭坡村还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力发展赏花采摘近郊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游带来的惬意。 同时,潼南作为全市重要“菜篮子”,蔬菜复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以上,保持鲜销蔬菜全市第一,是重庆主城的蔬菜保供基地。我区还积极推行稻鱼、稻蛙、稻虾、稻蟹等“稻+”种养模式,大力发展以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现已成为西部最大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此外,油菜籽产量全市第一,花椒成为全市第二大生产基地。 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潼南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不断探索产业兴旺发展之路,打造出一批颇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如今,潼南形成了粮油、蔬菜、柠檬、生猪、渔业、特色经果和中药材七大特色产业,建立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基地300余个。“潼南绿”“潼南柠檬”“潼南花椒”等已成为潼南的一张张靓丽名片,“国际柠檬之都”“西部绿色菜都”声名远扬。 产业兴,农民富。据统计,2022上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增速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38元,同比增长6.3%,乡村生活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广。(全媒体记者 关羽)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