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我区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4.6万亩,产量超过37.6万吨。粮食年年喜获丰收,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对粮食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我区把粮食安全工作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从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抓好抓实粮食市场和流通工作,切实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夯 实 粮 食 安 全 根 基 走进龙形镇池坝村,一块块整齐划一的农田映入眼帘,田边的沟渠自然延展,很难想象,眼前这片规整的农田,在几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土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们对土地实施统一规划、集中改造、连片开发,切实解决土地碎片化、零散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粮食作物轮作。”区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 长期以来,我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8.07万亩,在建高标准农田2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2%,有效带动项目区农民群众收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为全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我区的乡间农田,耕地集中连片、阡陌沟渠纵横,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原来零散小田合并建成大田、平整连成片,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要求。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扎实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是重中之重。 我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抓好问题整改,加强日常监督,完善长效机制,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同时,围绕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进涉粮问题巡察整改,推动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提 高 科 学 种 粮 水 平 今年8月,市水稻相关农技专家一行到我区2024年水稻新型直播技术集成示范种植基地开展现场实收测产工作。 在位于崇龛镇柿花村的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微风吹过,层层稻浪闪烁着金光,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稻穗揽入机器中,金灿灿的稻穗顺着出粮口倾泻而出。 面积测量、称重、水分测定……测产现场,专家组采用“整收整测”的方式,通过完整收割、脱粒、除杂、晾晒、称重等环节进行实收测产,最终测产数据平均亩产达703公斤,成绩喜人。 通过测产,有效反映了我区水稻的生产情况,为推广水稻优质品种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全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建成运行的“数字农业大脑”,实现土地资源、农情监测、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和监管审批5大核心应用场景,实现了全区农业数字一张图。 在土地资源场景方面,“数字农业大脑”聚焦农村土地资源精准化管理,首创性实现了区县级全域260万个地块,27个土地图层,35亿个地块属性数据的无缝叠加及智能分析,实现了丘陵山地细碎化地块精准调控。首创了划区智能识别功能,实现项目用地智能核查和项目智能用地选址合规性有效监管,可使产业项目落地更快捷。 在这个系统中,输入任意一个农户姓名,就能在地图上搜索出他名下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实现对每个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情况精准定位和智能分析,实现了每块土地位置、权属、面积、地力、作物和交易流转数据“多合一”管理,使农民权益保障更完善、土地盘活更高效。 在生产经营场景方面,“数字农业大脑”将引入银行、农担、保险等金融机构,实现一站式银行、农担、农业保险、小额贷款等在线服务。 在产业服务上,“数字农业大脑”可为各产业主体提供政策扶持、涉农领域专家队伍、农民技术人才和社会化服务等农业全产业链资源,有效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技术支撑。 在业务管理端,“数字农业大脑”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宅基地审批管理、农村三资监管、农业综合执法、行政许可等监管审批内容,可提高职能部门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政策及时传达、信息互通、源头可控、过程可溯、区域可统计、风险可预警的全程一体化数字监管体系。 “数字农业大脑”的建成投用,为该区强化川渝重要农产品保供功能,加快构建数量、质量、效益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守 住 管 好 百 姓 粮 仓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粮食仓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储存粮食的数量、质量,还直接关系到百姓的食品健康安全。 好粮食是种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三级储备,深入推进智慧粮库建设,不断完善国有粮油仓储设施保护及动态管理机制,有效增强了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10月,秋高气爽,正是进行粮食收储的好日子。 在小渡粮库门外,一辆辆满载粮食的大货车鱼贯而入,有序进行粮食收储作业。平房仓内,保管员正在用翻粮机翻整粮食,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全力保障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我们目前收储任务主要集中在小渡和塘坝两个粮库实施,共计储量4万多吨。其中,市级储备粮有3万吨,区级储备粮1万多吨。”区储备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开始,我区把粮食储备工作主管单位由商务委调整为发改委,体现了国家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并在每年的10月16日世界粮食安全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期间,宣传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宣传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和鉴别、储存粮食的有关知识。 区储备粮公司在种植水稻较多的镇街均设置了收购点,全力做到“应收尽收”。据了解,我区收储粮食中,以大米、小麦、玉米等成品粮为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麦的轮换期为5年,稻谷轮换期为3年,玉米为2年。到达轮换期后,所存储粮食均随行就市,面向市场公开销售。 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是保障粮食应急供应的重要手段。我区把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体系建设作为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储备粮轮换与粮油加工企业经营、市场供应、粮油市场应急网络建设相结合,在粮食储备管理上做到机制灵活、调控有效。并组建粮食应急储备、配送、供应体系,完善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布局,提高粮食市场应急防控能力。 粮食储备历来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区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秉承“为粮农分忧、为食者造福、为粮企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的目标任务,坚持“市场导向与储备调节相结合、生产与流通相统筹、应急保障和储备产能相适应、市内购销和市外采购相补充”的工作原则,全力以赴抓好粮食收购和储备粮入库工作,确保粮食收购储备有序推进。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把粮食安全紧紧抓在手上,担在肩上,才能将“饭碗”端得更牢。我区将昂首阔步、足音铿锵,全力以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媒体记者 马艾)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