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曼指导员工做陶艺。 穿过成片油菜花田,来到位于崇龛陈抟故里景区旁的葫芦坝文化创意产业园,眼前呈现的是古朴有致的房屋、清幽寂静的院落,树木茂盛、桃李满园,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的美好乡村风光。但是,谁能想到,如今绿意盎然的别致小院,几年前还是空置的老旧民居呢。 2019年,文创园负责人高曼用工匠精神,一步步将这里打造成以陈抟睡养文化为主线的葫芦坝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文创“工厂”。从坚持“创业初心”到追求“工匠精神”,高曼将创业目标聚焦到“创业后我能改变什么、带来什么?”,把文创力量化作激发乡村振兴的“造血”能力。 扎根崇龛创业 孵化文创梦想 来自河北的高曼,已在重庆生活十几年,出于对文创、旅游的喜爱,一直从事文旅项目开发、文创文旅产品开发和推广等相关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崇龛陈抟故里景区旅游,美丽的风景、朴实的民风、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个孵育了道祖儒师陈抟老祖的小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创产业主要以产品的形式体现在旅游业循环系统中,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也离不开文创产业的补给,崇龛的菜花节和睡养文化很适合发展文创产业。”经过多次的深入考察,她最终决定在此发展文创主题产业和手工艺培训及加工。 高曼公司团队首先对葫芦坝片区十几个闲置民房和院落进行改造,以手工艺、古琴等传统文化为主题,打造多个扎染、木艺、陶艺、绣球等手工艺制作和体验空间以及主题民宿,成为既有产业运营、培训等功能,又能满足游客餐饮、住宿等功能的有价值的民居。 “文化产品要取得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需要拉近普通老百姓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高曼告诉记者,在研发文创产品上,公司开发了陈抟卡通形象及衍生文创产品20余个,有助于大家记住陈抟形象,也更便于推广睡养文化。 同时,文创园内的扎染布艺、檀木书签、创意绣球、精美陶器等也让人目不暇接。除了手工艺品,基地还对当地颇具特色的冷榨菜油和油菜蜂蜜进行设计,打造推出睡仙“油”礼和睡仙“蜜”礼等睡仙“有”礼系列农副产品。 “来到这里,似乎是命中注定。”高曼把所有工作重心都放到了崇龛,一心想着怎样把文化做得更深,创意做得更活。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该文创园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 心系乡村发展 带动村民增收 “转盘速度不能过快,力度一定要轻,不然胚体容易断裂,慢慢适应后再发力。”陶艺体验课上,授课老师李晓梅细心地指导游客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每到周末,这个文创小院都会门庭若市,或体验乡村的“慢生活”和手工制作的匠人匠心,或参加富有文化内涵的研学活动、企业团建、艺术写生、亲子游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这个文创小院熠熠生辉,自然和艺术交融的乡村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让记者意外的是,园内的授课老师和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崇龛当地的妇女,“在高总的带领下,我从一个门外汉成为授课老师,在这里工作已经有两三年了,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学到技术,又提高了自我价值。”李晓梅高兴地说。 “除了研发文创产品,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更新的格局、实现更大的作为。”建园以来,高曼积极探索文创与各产业和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方式,按照“非遗文创+互联网+扶贫”模式,园区自2019年来,在新胜、宝龙、双江等地开展了20余场手工艺培训,免费培训了留守妇女、脱贫人群1000余人。经过培训的妇女不仅可以到园区内就业,也可以足不出户靠做手工创作收益,工艺品做好后由文创园回收,通过自营网店售卖。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潼南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也想用文创的力量回报大家,只要村民愿意学,我们都会提供免费的教学。”这位河北姑娘的豪言壮志,彰显的是文创人的社会担当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其精髓是坚持初心,敬畏事业,精益求精,创新创造。“今后,我将继续以匠人之心,传承匠人文化,发挥文创园的带富作用,让更多人通过匠人手艺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文创力量。”高曼说。(全媒体记者 王浪 罗昌泽 刘文静) 【责任编辑 郑强】 |